首先是觉得这个英国男人实在太会穿了。之前对Thom Browne的品牌风格是无感的,但是他穿Thom Browne实在太优雅、学院派了。好看过秀场的模特(缺文化),也好看过他的男友创始人本人穿(身形肥)。窄脚西装裤很适合Andrew Bolton,而他的宽肩可以轻松驾驭Thom Browne的开衫和窄西装。知识分子的气息,压得住衣服,不轻佻。
其次是一个非常深度思考的人。努力的打破西方对于东方的刻板印象:龙、青花瓷这些,也邀请了王家卫作为艺术顾问。虽然邓文迪短暂出镜了几次,但是没看出来在思想概念层面对于此展的贡献

Anna作为Vogue的主编,真是太严格了,但是又好喜欢,仿佛看到了自己在研究室和教授在讨论课题,那种紧张感,和你说一句,对方立马给你回过去的酸爽感。一个项目的搭建需要太多人力物力,必须需要一个决绝的老大。
其实这个纪录片有意思的是在Andrew和墨镜王来到北京之后,走过故宫,并且就一些对于文革时期的一些想法和设计相关的谈话,墨镜王说的好啊,问题是中国现在还没有既定的审美。我觉得这是对的,但是不能因为西方不那么了解我们的过去就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制造中西结合的衣服,其实说实在的

每年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召开的met gala,是时尚界的一次盛会,一票难求,并且对参加红毯的嘉宾,也有极高的要求。比如,安娜温图尔曾经拒绝卡戴珊家族的人进场,金卡戴珊直到和侃爷在一起后,通过作为侃爷的陪伴,才得到了穿纪梵希花桌布去参加红毯的机会。
最初met gala是diana vreeland为大都会博物馆筹措资金而创办的,经过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的时尚影响力,让met gala更具话题性、明星效应。
这部片子以2015年中国:镜花水月的主题展为依托

非常明显的,主办方对于中国文化史非常用心,尽可能呈现一个他们所理解的,而且竭力避免非议误解的中国。有趣的是,西方背景的主办方尽可能将“中国”的范围延长,而中国的人士,以问问题的女记者为代表,都以“有可能产生误解”为理由,力求给“现代”更多的篇幅。所谓“中国”,绝不仅仅是49年之后或是所谓“现代”,或者更准确的说,49年之后或是所谓“现代”的中国,在“中国”的历史中反而是沧海一粟。如果以“有可能产生误解”为理由,力求给“现代”更多的篇幅,这样呈现出来的“中国”,反而更有可能导致或者加深西方对于“中国”的误解。
Andrew和Anna对于女记者的问题,回应为“对方过于意识形态化”。事实上她们没有说出口的,或者是她们顾虑地主面子不好意思开口说出来的,是49年之后或是所谓“现代”的中国,并没有能够让艺术家或者主办方大做文章的艺术或者审美体系。这个“皇帝的新衣”被任何一个西方人指出来,都会被认为是殖民主义遗风或者东方主义,只有能够沟通中西,并且熟悉中国艺术体系的华人,才能够点出这一点。王家卫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可以确定的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艺术与审美与我们的确不同,有些人认为这是悲哀的,因为我们文化影处于弱势地位,较为被动。
东西方人士聚集在一起,讨论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的时候,确实有点尴尬,我们引以为豪的艺术元素,大多数源于古代,逐渐式微于现代,以至于现在流行的元素都是以西方为主。
但我个人对此并没有多么悲观,首先因为文化之间的分歧与隔阂比我们想象的都要深,西方世界不理解东方,难道东方就完全掌握了西方艺术吗。
第二个原因,看到形形色色的西方艺术家甚至媒体人

【五月第一个星期一】费力不讨好的一次展览策划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txmim.com/vod/id-91879.html